基于etcd和数据库的分布式锁实现方案

本报告深入研究了基于etcd和关系数据库的分布式锁实现方案,详细分析了各种技术方案的实现原理、性能特性、优缺点和适用场景。通过对etcd租约机制、事务机制、Watch机制以及数据库行锁、乐观锁、悲观锁方案的深入剖析,结合对Consul、ZooKeeper、Redis等其他分布式锁实现方案的对比研究,为不同业务场景下的技术选择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最佳实践指导。

关键发现:

  • etcd基于Raft共识算法提供了强一致性保证,适合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4]
  • 数据库分布式锁实现简单但存在性能和可扩展性限制[7]
  • 不同方案在CAP理论权衡上各有特点,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进行选择[10]

1. 引言

在微服务架构和分布式系统中,多个节点之间需要协调访问共享资源,分布式锁作为关键的协调机制,确保在任意时刻只有一个节点能够访问特定资源,从而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和系统的正确性。

随着分布式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单机锁机制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业界涌现出多种分布式锁实现方案,包括基于etcd、数据库、Redis、ZooKeeper等不同技术栈的解决方案。每种方案都有其独特的技术特点、性能表现和适用场景。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etcd和数据库这两种主流分布式锁实现方案,为企业技术选型提供科学依据。

2. 方法论

本研究采用了多维度的分析方法:

  1. 技术原理分析: 深入研究各种实现方案的核心机制和算法原理
  2. 性能特性评估: 收集和分析各方案的性能测试数据
  3. 可靠性评估: 基于CAP理论分析各方案的一致性保证
  4. 最佳实践总结: 整理业界的实际应用经验和教训

研究过程中参考了官方技术文档、权威技术博客、开源项目实现和性能测试报告等多种信息来源。

3. etcd分布式锁实现原理

3.1 etcd分布式锁基础机制

etcd是一个基于Raft共识算法的分布式键值存储系统,通过多种核心机制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安全可靠的分布式锁功能[1,4]。

3.1.1 租约机制(Lease)

租约机制是etcd分布式锁的核心基础[2,4]。租约本质上是一个带有时间期限(TTL)的令牌,具有以下特性:

  • 生命周期管理: 每个租约都有一个TTL值,etcd集群会在TTL过期后自动撤销租约
  • 键值对绑定: 每个键最多可以附加到一个租约,当租约过期或被撤销时,所有附加的键都会被自动删除[11]
  • 心跳续约: 客户端通过LeaseKeepAliveAPI发送心跳消息来刷新租约的TTL,保持租约活跃[11]
  • 自动释放: 当客户端崩溃或网络断开时,心跳停止,租约会因TTL过期而自动释放,从而避免死锁

租约机制的设计解决了分布式环境下的关键问题:即使锁的持有者因故障而无法主动释放锁,锁也会因租约到期而自动释放[4]。

3.1.2 事务机制(Transaction)

etcd提供了强大的事务能力,支持条件检查和原子操作,这是实现分布式锁安全性的重要保障[1,4]:

1
2
3
4
if CreateRevision(key) == 0 then
OpPut(key, value, lease)
else
OpGet(key)

事务机制确保了锁的获取是原子性的,多个客户端同时尝试获取锁时,只有一个能够成功。

3.1.3 Revision机制

Revision是etcd的全局版本号机制,具有以下重要特性[4]:

  • 全局唯一性: 每个键都有一个Revision属性值,etcd每进行一次事务,全局Revision值都会递增
  • 顺序保证: 通过比较Revision大小可以确定操作的先后顺序
  • 公平锁实现: 多个客户端竞争锁时,根据Revision值的大小依次获得锁,避免了”惊群效应”

3.1.4 Watch机制

Watch机制提供了事件监听能力,支持监听固定键或前缀范围[4]:

  • 实时通知: 当监听的键发生变化时,客户端会立即收到通知
  • 高效等待: 未获得锁的客户端只需监听列表中前一个Revision比自己小的键的删除事件
  • 避免轮询: 相比传统的轮询方式,Watch机制大大降低了系统开销

3.2 etcd分布式锁实现流程

基于上述机制,etcd分布式锁的完整实现流程如下[4]:

  1. 准备阶段: 客户端连接etcd,创建租约并启动心跳续约
  2. 写入键值: 以统一前缀创建全局唯一的键,绑定租约写入etcd
  3. 竞争判断: 查询同前缀的所有键,比较自己的Revision是否最小
  4. 获取锁: 如果Revision最小则获得锁;否则监听前一个键的删除事件
  5. 业务执行: 获得锁后执行业务逻辑
  6. 释放锁: 删除对应的键释放锁

3.3 etcd分布式锁的技术优势

3.3.1 强一致性保证

etcd基于Raft共识算法,提供了强一致性保证[1]:

  • 线性一致性: 默认情况下,etcd确保所有操作都是线性一致的
  • 原子性: 所有API请求都是原子的,操作要么完全完成,要么不完成
  • 持久性: 所有已完成的操作都是持久的,读取永远不会返回尚未持久化的数据

3.3.2 高可用性

  • 集群部署: 支持多节点集群部署,避免单点故障
  • 自动故障转移: Raft算法确保在少数节点失效时系统仍可正常工作
  • 数据复制: 所有数据都会复制到集群的多数节点

3.3.3 丰富的API功能

etcd提供了完善的API体系[1]:

  • gRPC协议: 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和框架
  • HTTP/JSON API: 可通过RESTful接口访问
  • 多版本并发控制: 支持历史版本查询和事务处理

3.4 etcd分布式锁的性能特性

根据研究资料显示[12]:

  • 适中的性能表现: etcd分布式锁实现通常QPS无法超过1万,因为涉及多次查询操作和Raft协议共识
  • 延迟较高: Grant、Unlock、Expire等操作需要经过Raft协议共识,增加了操作延迟
  • 资源消耗: Watch多个键会影响集群性能

3.5 etcd分布式锁的适用场景

基于etcd分布式锁的技术特性,它特别适合以下场景[12]:

  • 对安全性敏感的应用: 如金融交易、关键数据处理
  • 需要长时间持有锁的场景: 如大型批处理任务
  • 不期望发生锁丢失的服务: 如关键业务流程控制
  • Go语言技术栈: etcd在Go社区有更丰富的文档和最佳实践[10]

4. 数据库分布式锁实现方案

4.1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分布式锁概述

关系数据库作为企业级应用的核心组件,本身具备完善的锁机制。基于数据库实现分布式锁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数据库的ACID特性和锁机制来保证分布式环境下的互斥访问[5,6,7,8]。

4.2 数据库锁的基础概念

4.2.1 锁的粒度层次

表级锁[5]:

  • 锁定整个表,更新一条记录需要锁定整个表
  • 性能较低,并发度不高,但不会出现死锁问题
  • MyISAM存储引擎主要使用表级锁

行级锁[5]:

  • 锁定特定的数据行,InnoDB存储引擎采用行级锁
  • 行级锁通过给索引项加锁实现,而不是直接锁记录
  • 如果没有索引,InnoDB会通过隐藏的聚簇索引对记录加锁
  • 如果不通过索引条件检索数据,会对表中所有数据加锁,效果等同于表锁

4.2.2 锁的共享性分类

共享锁(S锁/读锁)[5]:

  • 多个共享锁可以共存,允许并发读取
  • 阻止排他锁的获取,确保读取期间数据不被修改
  • MySQL语法:SELECT * FROM table LOCK IN SHARE MODE

排他锁(X锁/写锁)[5]:

  • 独占访问,其他事务无法获取任何类型的锁
  • 数据库的增删改操作默认加排他锁
  • MySQL语法:SELECT * FROM table FOR UPDATE

4.3 乐观锁实现方案

4.3.1 基本原理

乐观锁是一种无锁的并发控制机制,假设数据在处理过程中不会发生冲突,只在更新时检查数据是否被其他线程修改[5,6,8]。

4.3.2 版本号机制实现

表结构设计[8]:

1
2
3
4
5
6
7
8
9
10
CREATE TABLE `lock_table`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lock_name` VARCHAR(64) NOT NULL COMMENT '锁名',
`lock_state` INT(11) NOT NULL COMMENT '锁状态',
`version` INT(11) NOT NULL COMMENT '版本号',
`create_time` DATETIME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update_time` DATETIME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ON UPDATE CURRENT_TIMESTAMP,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uniq_lock_name` (`lock_name`)
) ENGINE=InnoDB COMMENT='分布式锁表';

获取锁流程[6,8]:

  1. 查询当前锁状态和版本号:SELECT * FROM lock_table WHERE lock_name = 'mylock'
  2. 尝试更新锁状态:UPDATE lock_table SET lock_state = 1, version = version + 1 WHERE lock_name = 'mylock' AND version = ?
  3. 检查更新行数,如果为1则获取锁成功,为0则表示发生冲突

释放锁流程[8]:

1
2
UPDATE lock_table SET lock_state = 0, version = version + 1 
WHERE lock_name = 'mylock' AND lock_state = 1

4.3.3 唯一索引方案

实现原理[7]: 利用数据库唯一索引的特性,通过INSERT操作的成功与否来判断是否获得锁。

表结构[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REATE TABLE `db_lock` (
`id` bigint(20)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lock_name` varchar(50) NOT NULL COMMENT '锁名',
`class_name` varchar(100) DEFAULT NULL COMMENT '类名',
`method_name` varchar(50) DEFAULT NULL COMMENT '方法名',
`server_name` varchar(50) DEFAULT NULL COMMENT '服务器ip',
`thread_name` varchar(50) DEFAULT NULL COMMENT '线程名',
`create_time` timestamp NULL DEFAULT NULL ON UPDATE CURRENT_TIMESTAMP,
`desc` varchar(100) DEFAULT NULL COMMENT '描述',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idx_unique` (`lock_name`)
) ENGINE=InnoDB;

操作流程[7]:

  • 获取锁: INSERT INTO db_lock (lock_name, ...) VALUES ('mylock', ...)
  • 释放锁: DELETE FROM db_lock WHERE lock_name = 'mylock'

4.3.4 乐观锁的性能特性

优势[5,6]:

  • 无锁机制,并发性能高
  • 避免了排他锁导致的查询阻塞
  • 适合读操作频繁、写操作较少的场景

劣势[5,7]:

  • 冲突频繁时需要大量重试,性能下降明显
  • 更新可能失败,需要应用层处理重试逻辑
  • 在高并发写入场景下性能表现不佳

4.4 悲观锁实现方案

4.4.1 基本原理

悲观锁假设数据在处理时会发生冲突,因此在数据处理前就进行加锁,利用数据库的排他锁机制实现[5,6]。

4.4.2 FOR UPDATE实现

基本语法[6]:

1
2
3
4
START TRANSACTION;
SELECT * FROM lock_table WHERE lock_name = 'mylock' FOR UPDATE;
-- 执行业务逻辑
COMMIT;

扩展选项[6]:

  • NOWAIT: 如果无法立即获取锁则立即失败
  • SKIP LOCKED: 跳过已被锁定的行,处理其他可用行

4.4.3 行锁机制详解

索引依赖性[8]:

  • InnoDB在SELECT ... FOR UPDATE时,只有通过索引检索才使用行级锁
  • 如果查询条件没有命中索引,可能升级为表级锁
  • 为确保行级锁,被锁定的字段必须具有唯一索引

实现代码示例[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Transactional(propagation = Propagation.REQUIRES_NEW)
public void acquireLock() {
Connection conn = dataSource.getConnection();
try {
conn.setAutoCommit(false);
PreparedStatement stmt = conn.prepareStatement(
"SELECT * FROM lock_table WHERE lock_name = ? FOR UPDATE"
);
stmt.setString(1, "mylock");
stmt.executeQuery();

// 执行业务逻辑

conn.commit();
} finally {
conn.close();
}
}

4.4.4 悲观锁的性能特性

优势[5,6]:

  • 有效解决并发冲突问题
  • 服务宕机后数据库会自动释放锁
  • 阻塞等待机制,避免了轮询开销

劣势[5,8]:

  • 排他锁会阻止其他所有操作,降低并发度
  • 长时间持有锁会占用数据库连接,可能撑爆连接池
  • 可能出现死锁问题

4.5 数据库分布式锁的优缺点分析

4.5.1 主要优势

实现简单[7,8]:

  • 无需引入额外的中间件
  • 利用现有的数据库基础设施
  • 开发人员熟悉SQL操作

事务集成[13]:

  • 可以与业务事务完美集成
  • 保证数据操作的原子性
  • 利用数据库的ACID特性

4.5.2 主要劣势

性能限制[7]:

  • 受制于数据库性能,高并发场景下表现不佳
  • 根据性能测试数据,MySQL悲观锁比无锁性能低近一倍[7]
  • 频繁加锁可能导致数据库成为性能瓶颈

单点故障[7,8]:

  • 强依赖数据库的可用性
  • 数据库成为单点,一旦宕机会导致业务系统不可用

功能限制[7,8]:

  • 缺乏自动过期机制,解锁失败可能导致永久死锁
  • 非重入锁,同一线程无法再次获得已持有的锁
  • 难以跨多个数据库实例扩展

4.5.3 问题解决方案

高可用性[7]:

  • 搭建数据库主备架构
  • 配置数据库集群和故障转移

自动过期[7,8]:

  • 添加过期时间字段
  • 设置定时任务清理超时的锁记录

可重入性[8]:

  • 记录获取锁的机器信息和线程信息
  • 实现重入计数机制

4.6 数据库分布式锁适用场景

推荐场景[13]:

  • 单一关系数据库环境
  • 对性能要求不高的业务场景
  • 需要与事务深度集成的应用
  • 临时性的锁需求

不推荐场景[7]:

  • 高并发、高性能要求的场景
  • 需要跨多个数据库的分布式环境
  • 对锁的高级功能有要求的场景

5. 其他分布式锁实现方案

5.1 Redis分布式锁

5.1.1 单机Redis实现

基本实现[12]:

1
SET key random_value NX PX 60000

特点分析[12]:

  • 基于内存存储,性能优秀,可支持10万+ QPS
  • 实现简单,开发成本低
  • 存在单点故障风险
  • 主从复制架构下可能出现锁丢失问题

5.1.2 Redlock算法

实现原理[12]: Redlock基于N个完全独立的Redis Master节点,客户端需要在大多数节点上成功获取锁才算获取成功。

争议分析[12]:

  • Martin Kleppmann指出Redlock在时钟同步和fencing token方面存在问题
  • antirez回应认为通过合理运维可以规避时钟问题
  • 学术界对Redlock的安全性仍存在争议

5.2 ZooKeeper分布式锁

5.2.1 基本特性

一致性保证[9,10]:

  • 基于Zab协议保证强一致性
  • CP模型,优先保证一致性和分区容错性
  • 临时节点机制提供自动释放能力

实现机制[10]:

  • 利用临时有序节点实现排队机制
  • 通过Watch机制监听前一个节点的删除事件
  • 会话机制提供自动故障检测

5.2.2 性能特性

优势[9]:

  • 高一致性保证
  • 成熟稳定,久经生产验证
  • 丰富的生态系统支持

劣势[9]:

  • 性能相对较低
  • 部署和运维复杂
  • 主要适用于Java生态系统

5.3 Consul分布式锁

5.3.1 技术特点

原生支持[10]:

  • 提供原生的分布式锁支持
  • 可通过命令行直接使用:consul lock
  • 基于强一致性算法实现

多数据中心能力[9]:

  • 天然支持多数据中心部署
  • 提供跨数据中心的服务发现机制
  • 支持复杂的网络拓扑

5.3.2 适用场景

推荐使用[9]:

  • 需要服务发现和健康检查的微服务架构
  • 多数据中心部署需求
  • 对运维友好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限制因素[9]:

  • 中文文档和实践案例相对较少
  • 在国内的应用普及度不如etcd和ZooKeeper

6. 技术方案对比分析

6.1 功能特性对比

特性 etcd ZooKeeper Consul MySQL Redis单机 Redlock
一致性模型 CP CP CP CP CP AP
分布式锁原生支持 需封装[10] 需封装[10] 原生支持[10] 原生支持 简单实现 复杂实现
自动过期机制 支持 支持 支持 需额外实现 支持 支持
可重入锁 可实现 可实现 可实现 需额外实现 可实现 可实现
公平锁 支持[4] 支持 支持 可实现 需实现 需实现
多数据中心 不支持[9] 不支持[9] 支持[9] 不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6.2 性能特性对比

方案 性能等级 QPS范围 延迟特性 适用并发场景
etcd 中等 <1万[12] 中等延迟 中低并发
ZooKeeper 中等 <1万 中等延迟 中低并发
Consul 中等 中等 中等延迟 中等并发
MySQL悲观锁 较低 <5000[7] 高延迟 低并发
MySQL乐观锁 变化大 取决于冲突率[7] 低延迟 低冲突场景
Redis单机 10万+[12] 低延迟 高并发
Redlock 中高 中高 中等延迟 中高并发

6.3 可靠性对比

6.3.1 故障容错能力

etcd[1]:

  • 基于Raft算法,支持集群部署
  • 少数节点故障时仍可正常工作
  • 强一致性保证

数据库[7]:

  • 单机部署存在单点故障风险
  • 主备架构可提供基本容错
  • 依赖数据库自身的高可用方案

Redis单机[12]:

  • 存在单点故障问题
  • 主从切换可能导致锁丢失
  • Redlock提供多节点容错但存在争议

6.3.2 数据一致性

强一致性方案[9]:

  • etcd、ZooKeeper、Consul基于共识算法
  • 保证在网络分区情况下的一致性
  • 可能在可用性上有所妥协

最终一致性方案[9]:

  • Redis集群采用异步复制
  • 在性能和可用性上有优势
  • 在一致性保证上相对较弱

6.4 运维复杂度对比

方案 部署复杂度 运维难度 监控要求 学习成本
etcd 中等 中等 中等
ZooKeeper
Consul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MySQL
Redis 中等

7. 选择建议和最佳实践

7.1 场景化选择指南

7.1.1 高安全性要求场景

推荐方案: etcd或ZooKeeper

理由[12]:

  • 基于共识算法的强一致性保证
  • 自动故障检测和恢复机制
  • 久经考验的生产环境实践

适用场景

  • 金融交易系统
  • 关键数据处理
  • 核心业务流程控制

7.1.2 高性能要求场景

推荐方案: Redis单机或优化的数据库方案

理由[12]:

  • 基于内存的高性能操作
  • 低延迟响应时间
  • 支持高并发访问

适用场景

  • 秒杀系统
  • 实时竞价
  • 高频交易

注意事项

  • 需要权衡一致性和性能
  • 考虑业务对锁丢失的容忍度

7.1.3 简单业务场景

推荐方案: MySQL乐观锁或悲观锁

理由[13]:

  • 无需引入额外基础设施
  • 开发和运维成本低
  • 与现有业务系统集成度高

适用场景

  • 小规模应用
  • 对性能要求不高的业务
  • 单体应用向微服务过渡阶段

7.1.4 微服务架构场景

推荐方案: Consul(如果需要服务发现)或etcd

理由[9,10]:

  • 提供完整的服务治理能力
  • 原生的分布式锁支持
  • 适合云原生环境

适用场景

  • 大规模微服务架构
  • 需要服务发现和配置管理
  • 多数据中心部署

7.2 技术选型决策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开始
├─ 是否已有相关基础设施?
│ ├─ 是 → 优先使用现有基础设施
│ └─ 否 → 继续评估
├─ 性能要求级别?
│ ├─ 极高性能 → Redis方案
│ ├─ 中等性能 → etcd/ZooKeeper/Consul
│ └─ 性能要求不高 → 数据库方案
├─ 一致性要求?
│ ├─ 强一致性 → etcd/ZooKeeper/Consul
│ └─ 最终一致性可接受 → Redis/数据库乐观锁
├─ 运维复杂度接受度?
│ ├─ 简单运维 → 数据库/Redis
│ └─ 可接受复杂运维 → etcd/ZooKeeper/Consul
└─ 技术栈匹配?
├─ Go技术栈 → etcd
├─ Java技术栈 → ZooKeeper
├─ 多语言环境 → Consul
└─ 现有数据库 → 数据库方案

7.3 实施最佳实践

7.3.1 设计原则

最小化锁范围[13]:

  • 只锁定必要的临界区
  • 避免在锁内进行耗时操作
  • 考虑锁的粒度优化

故障处理设计[13]:

  • 必须实现超时机制
  • 设计合理的重试策略
  • 准备降级和熔断方案

监控和告警[13]:

  • 监控锁的获取和释放情况
  • 设置锁超时告警
  • 跟踪锁竞争激烈程度

7.3.2 编码最佳实践

资源管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etcd示例
func withDistributedLock(key string, fn func() error) error {
session, err := concurrency.NewSession(client)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defer session.Close()

mutex := concurrency.NewMutex(session, key)

ctx, cancel := context.WithTimeout(context.Background(), 30*time.Second)
defer cancel()

if err := mutex.Lock(ctx); err != nil {
return err
}
defer mutex.Unlock(context.Background())

return fn()
}

错误处理

  • 区分不同类型的锁获取失败
  • 实现指数退避重试机制
  • 记录详细的错误日志

7.3.3 生产环境部署指南

容量规划

  • 评估锁的并发量和持有时间
  • 规划集群规模和资源配置
  • 预留足够的性能余量

高可用配置

  • 部署奇数个节点的集群
  • 配置跨机房/可用区部署
  • 设置合理的超时和重试参数

运维监控

  • 部署专门的监控仪表板
  • 设置关键指标的告警阈值
  • 建立故障响应流程

8. 结论

通过对基于etcd和数据库的分布式锁实现方案的全面研究,我们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8.1 核心发现

  1. etcd分布式锁基于Raft共识算法提供了强一致性保证,通过租约、事务、Revision和Watch机制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安全可靠的分布式锁功能。特别适合对数据一致性要求较高的场景[1,4]。

  2. 数据库分布式锁实现简单,无需额外基础设施,但在性能和扩展性方面存在局限。乐观锁适合低冲突场景,悲观锁适合强一致性要求[5,6,7,8]。

  3. 技术选择需要在一致性、可用性、分区容错性之间进行权衡。不同方案在CAP理论的三个维度上有不同的侧重点[9]。

8.2 关键洞察

性能与一致性的权衡

  • 强一致性方案(etcd、ZooKeeper)在性能上有所妥协,但提供了更可靠的安全保证
  • 高性能方案(Redis)在一致性保证上相对较弱
  • 数据库方案在性能上限制较大,但实现成本最低

复杂度与收益的平衡

  • 简单场景下,数据库分布式锁可能是最优选择
  • 复杂分布式环境下,专业的分布式协调服务(etcd、ZooKeeper、Consul)提供了更好的功能和可靠性
  • 技术团队的技能栈和运维能力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8.3 技术发展趋势

  1. 云原生趋势:etcd作为Kubernetes的核心组件,在云原生环境中有天然优势
  2. 简化运维:Consul等提供更完整服务治理能力的方案受到更多关注
  3. 性能优化:各方案都在持续优化性能和降低延迟

8.4 最终建议

对于企业技术选型,我们建议:

  1. 优先评估现有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已有的技术栈和运维能力
  2. 明确业务需求:准确评估对性能、一致性、可用性的要求级别
  3. 考虑长期发展:选择与企业技术战略和发展方向匹配的方案
  4. 实施渐进式迁移:从简单方案开始,逐步演进到更复杂的方案

分布式锁作为分布式系统的重要组件,其选择和实施需要综合考虑业务需求、技术能力、运维成本等多个因素。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只有最适合特定场景的方案。通过深入理解各种方案的技术特性和适用场景,可以为不同的业务需求做出最优的技术选择。

9. 参考文献

[1] etcd versus other key-value stores - etcd官方

[2] etcd API guarantees - etcd官方

[3] How to do distributed locking - Martin Kleppmann个人博客

[4] 基于etcd的分布式锁 - 博客园

[5] 数据库的锁:行级锁、表锁、乐观锁、悲观锁的实现原理 - 博客园

[6] Pessimistic vs. Optimistic Locking in MySQL - DEV Community

[7] 基于mysql关系型实现分布式锁 - 腾讯云

[8] 分布式锁实现-DB - 代码之旅

[9] ETCD对比Consul和zooKeeper如何选型 - LiZ的博客

[10] 选型:etcd_ZooKeeper_Consul等我们该如何选择? - 技术摘抄

[11] redis分布式锁:简单对比zookeeper - 博客园

[12] Talking about distributed lock implementation - SoByte

[13] Distributed Locking: A Practical Guide - Architecture Weekly